在广州垃圾分类打响全民战争的时候,“垃圾沉思录”开始席卷东莞。
继过去一年东莞设立42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后,东莞此际更加雄心勃勃,提出明年上半年前实现“100个试点小区全覆盖”的宏大构想。
这绝非心血来潮之举,此刻这座城市已不堪垃圾重负。垃圾分类再不行动起来,“垃圾围城”就要逼近。
像广州、佛山等珠三角城市一样,东莞如今的生活、医疗等垃圾已经“爆棚”。目前,东莞日产生活垃圾达到10358吨。形象地说,东莞一天的垃圾可以把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堆至3米高,需要200节的火车车厢才能全部装运完毕。还有一些没有及时处理的垃圾也在增量,分布在城市112个垃圾填埋厂,总量估计有2000万吨以上。
数据就是铁证,我们无法再回避这座城市已然显露的垃圾困境。我们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日益恶化的垃圾难题。这一议题天然地就包含了正义的取向,当我们对 “垃圾分类”的呐喊充耳不闻,或当我们只把“垃圾分类”象征性地挂在嘴边而不愿付诸实际,我们也就只配生活在肮脏的垃圾堆里。
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毫无疑问,官方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。
拿广州来说,垃圾分类为什么会绵延12年至今问题多多呢?正是垃圾后续处理环节与垃圾分类法规规章的脱节,使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处理只有口号,鲜有落实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1年4月份,广州垃圾分类管理规章正式实施的时候,专用垃圾桶的资金与配置仍然是一道扯不清的无解题。垃圾桶没解决,垃圾还怎么分类?难道让大家把一些垃圾丢在大马路上、另一些丢进下水道?诸如此类问题让人啼笑皆非,又发人深省。
现在,东莞打响垃圾分类战,当然应该借鉴各方面的经验教训。当然,东莞也有自己的实际。用知名网友“巴索风云”的话来讲,最好的一点是,尽管东莞起步晚,但一开始和民众的交流是密切的,这对政策的实施有好处,可以减少民众因误解所产生的反对声音。
最让人鼓舞的是,官方对民意的回应正在变得迅速及时、明朗开放起来。就在上周一(7月16日)召开的东莞市总规委员会2012年第二次会议上,虎门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暂时搁置。会议表示,这个垃圾焚烧厂的选址可以不用那么快确定,具体的选址要通过环保等部门的论证和公众意见之后再做决定。
目前,对城市垃圾处理,基本分为“挺烧派”与“反烧派”。然而,无论是烧与不烧,作为最基础的垃圾分类环节,已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关卡。
垃圾若不分类处理,将演变成一场环境灾难。这个道理人人都懂,但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最大的瓶颈是,“很多人并不能像自己说的那样去执行。”曾经有一项民间调查,90%的民众支持垃圾分类,但也有90%的人不会分类或者懒得分类。
也就是说,垃圾困局决不是政府一己之力能扭转的,垃圾分类是一场“全民战争”。面对日趋恶化的垃圾围城,公众应该反思自身的绿色理念,并以此作为自我教育的良机。说白了,每个人都是垃圾的生产者,所以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践行垃圾分类,为自己“赎罪”。 |